电影《捕风追影》已经在各大院线点映、上映。完整观影之后,我的个人观影感受是,《捕风追影》叙事逻辑牵强,叙事漏洞频出,存在很多非常严重的问题,编剧导演能力极差,直接连累了成龙、梁家辉等实力派演员,贩卖“养子”概念,走的是《封神》那一套,没啥新意,因此,它属于暑期档的一部大烂片。在主打质量的暑期档,出现这么一部质量很差的,也不容易。
综合来讲,《捕风追影》有十大问题。我们不妨逐一探讨一下。
第一大问题,电影内容和影迷无关,又是悬浮式的天方夜谭。
这是《捕风追影》最大的问题。最近几年来,很多港片都陷入到了这个大问题当中来。它们在传统的商业片叙事套路当中做复制粘贴,却没有在新题材和内容当中做开拓。大量影迷不在影院观看港片,原因也在此处。这次的《捕风追影》,依旧缺乏新鲜内容,尤其是和影迷们有关的内容——尤其是情感内容。
电影《捕风追影》是根据港片《跟踪》改编而来,整体故事缺乏新意,对于很多影迷而言,与其看这部新片,不如去看《跟踪》那部老港片。尤其是在和影迷无关这件事情上,《捕风追影》会劝退大量影迷。这部电影,讲的是警匪斗,但情感干瘪,影迷似乎只能看一场并不华丽的热闹。
放在暑期档,这类并不华丽的热闹,就不具备竞争力了。《南京照相馆》提供勿忘历史的情绪,《东极岛》提供人类大善的情绪,《浪浪山小妖怪》提供打工人的情绪。情感内核立得住,和影迷有关,才能给影迷入场消费一个理由。一部改编自老港片的电影,情感干瘪无力,这是其作为商业片出现的最大问题之一。
第二大问题,叙事节奏缓慢,中途严重掉链子。
情感干瘪的电影,如果打斗精彩,特效精湛,叙事节奏明确,作为商业片出现,也是能看的。比如说,成龙大哥的《十二生肖》和《功夫瑜伽》等电影,都致力于明快的叙事和干脆的打斗,让影迷们体验到爆米花大片的视觉冲击力。反观杨子编剧导演的《捕风追影》,在叙事节奏和打斗内容上,都缺乏新意,并且都拖沓庸众,出现了严重的掉链子问题。
叙事节奏方面,这部电影开局的开胃小菜之后,进入到了非常严重的叙事拖沓期,整个电影的中途,臃肿的像一个猪肚子。这是编剧导演的叙事能力问题,杨子缺乏在电影中途创作叙事小高潮的能力。及格的商业片叙事,需要三次小高潮,和一次故事总攻。《捕风追影》141分钟的时长,却并未满足及格商业片的小高潮创作需求。老编我观影的时候,影厅当中,大量的影迷在影片中途,只能无奈的玩手机。
第三大问题,打斗内容毫无新意可言,依旧是拖泥带水的拍摄方式。
这一点,仁者见仁。《捕风追影》还算及格的打斗,只出现在开胃前菜当中,那群“养子”去偷东西,对一群废物安保们展开的那些打斗。这些打斗,当然依旧是炫技的,搞花活的,但它至少能看。稍后,整部影片当中的打斗,又陷入到了拖沓庸众的状态当中去,为打斗而打斗,拖泥带水,没啥新意了。
尤其是成龙大哥,真心是打不动了,很多武打动作,都能看出毫无力气可言了。而几个年轻人,又缺乏武打的基本功,只能摆拍很多花架子。《捕风追影》全片能看的“打”,似乎只有梁家辉老师的部分内容。比如,其地铁上对女主男朋友的一刀毙命。这才是真实的打斗。全球电影的打斗都在升级当中,尤其是向实战升级。《捕风追影》还搞花架子,就落伍了,严重滞后了。
第四大问题,搞“养子团”那一套,却缺乏对于“养子”们的性格打造能力,尤其是差异化打造能力。
能够看出来,编剧导演杨子想要学习《封神》电影当中“养子团”那一套。那一套花活儿,其实是对部分青年女性粉丝的套路化作业的。杨子这位电影工作者,缺乏原创能力,总是喜欢拿别人玩剩下的,比如,“养子团”的设计,便是例证之一。《捕风追影》的“养子团”应该也能在互联网上“兴风作浪”一把,但不会像《封神》那样大红大紫了。毕竟,《封神第二部》扑街成什么样子了,大家心知肚明,对一部扑街电影的设定搞拿来主义,能成功才怪?
同时,《封神》当中的养子团们,性格各异,角色打造是清晰的。反观杨子的《捕风追影》,几个养子,一个性格,缺乏角色设定上的差异化。这么搞,就会让影迷感觉出角色的“合掌”来了。继而,这个养子团的故事,就会让影迷们感觉极度混乱。《捕风追影》中途“猪肚子”一般叙事无力,和养子团角色打造“千篇一律”有直接关系。
第五大问题,缺乏对于女性角色的打造能力,女性全员工具人。
《捕风追影》沉闷无趣的很大原因,便是编剧导演杨子缺乏对于女性角色的打造能力。该片当中,郎月婷角色、张子枫角色,全部成为影片当中的极大败笔。其中,问题最为严重的,又是郎月婷角色。这个角色在该片当中,全程处于工具人的状态,可有可无,无比有好。同时,郎月婷全程苦瓜脸的表演方式,给影迷一种“哭丧感”,这种并不喜气的表演,和成龙大哥的表演风格背道而驰,严重劝退影迷。
这显然是杨子导演在调教演员的能力上严重不足造成的。这位导演没有明确自己的电影风格,是成龙武打片的喜剧风,还是郎月婷式的哭丧风呢?甚至于在张子枫角色的性格、人设打造上,也过分的机械化。张子枫的个人表演实现,开局很差,缺乏对于情绪内容的表演传递。还是那句话,演员表演不到位,首先是剧本缺乏表演空间,其次,是导演拍摄调度出现问题。最次,才是演员自身的。
第六大问题,缺乏对于天眼的了解,只能在炒冷饭当中挣扎。
电影《跟踪》成立的最大前提条件是,当年没有处处监控并且联网的天眼系统,所以,只能用刑侦人员跟踪的办法。杨子作为编剧和导演,要改编《跟踪》成为一部当下的电影,就不得不面对当下天眼系统强大的前提之下,为什么还需要搞跟踪的解惑答疑。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,但杨子在他的剧本当中,并未回答到及格线水平之上去。他只能用给正派这边降智和降能力的方式,把警匪斗“倒退”回到跟踪的状态当中去。
比如说,警方的天眼系统,轻松被几个反派给进攻了,甚至于出现了警方后台大屏幕当中出现了反派的车辆,而警方赶到现场之后,实时监控当中存在的车,在现实当中并不存在的问题。这是又给正派降智,又给正派降能力啊。甚至于,在该片当中,不惜出现给澳门这个旅游区降游客好感度的内容,才能让影片故事成立。
比如说,故事总攻阶段,梁家辉角色进入到了偌大的澳门街区当中,显然是当地的旅游区之一,杨子为了让自己的降智故事成立,不惜搞了一个设定——这么大一片区域,没有任何监控摄像头,需要人力跟踪。可能,在有摄像头的情况之下,杨子就不会叙事了吧——毕竟,原版《跟踪》就是基于没啥摄像头的叙事,直接搞拿来主义,多轻松啊。
第七大问题,杨子缺乏对于理工常识的了解。
我曾在对电影《喊·山》的影评分析当中论证过,杨子作为编剧和导演,缺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、地域文化的基础性认知。在这部《捕风追影》当中,杨子又呈现了自己在理工常识掌握能力上非常薄弱的问题。他甚至于没有搞懂什么叫加密货币,什么叫局域网监控摄像头。
杨子为了让自己的故事成立,做了一个巨大的设定,几个反派,能力极大,可以搞垮澳门和澳门背后的大陆做技术支持的天眼系统。我们姑且承认这个给正派们严重降智的设定。但是,杨子不知道,监控系统,并非都是联网的。天眼系统当中,有大量的监控设备,是独立存在的。为什么要独立存在呢?就是防止网络瘫痪之后,所有摄像头都瘫痪掉。也就是说,影片当中,反派们即便是把警方的天眼系统瘫痪掉,满大街的独立存在的摄像头,依旧会让他们无处遁形。杨子的《捕风追影》难以自圆其说,症结就在这里。
同时,加密货币,也不是说像文件一样,拷贝出去,拿个密码,打开,就成了的。杨子编剧《捕风追影》的时候,好大喜功,想搞一个反派进账几十亿美元的设定,结果,就搞了这么一出——这是欺负很多觉得叙事合理的影迷缺乏对于加密货币的常识认知吗?在这个叙事逻辑上,《捕风追影》主线内容就无法成立。
第八大问题,警方老巢被雇佣兵给直捣黄龙了?
几个反派,雇佣了澳门赌场当中的保镖,继而,对警方老巢展开正面进攻,警方老巢差一点被一锅端了。看到这样的戏码,影迷们估计都会发笑了。《捕风追影》到这里,已经沦为了好莱坞一般的烂片了。这类烂片,已经没有现实依据了,纯粹就是创作者的意淫了。出现这类意淫,其实就是编剧杨子创作能力很差的表现,他已经无法在真实的维度当中叙事了,只能胡编乱造了。
而胡编乱造的一个最重要方式,就是给反派加能力,给正派降智。警方老巢让反派差点一锅端的电影,也只能是悬浮式的电影了。
第九大问题,梁家辉角色带着手铐脚镣,可以在警方的囚车上逃跑?
这又是笑点了。烂俗的好莱坞电影当中,善于搞这类反智的桥段。杨子,对好莱坞拾人牙慧罢了。现实当中,囚犯被押送进入囚车,手铐和脚镣的钥匙,都会被拿走,不会放在同车的工作人员身上。同时,囚车是外面反锁,里面根本打不开。除非,反派是烂大街的金刚机器人,可以直接干碎钢铁。
为了让《捕风追影》后续剧情成立,杨子不惜让梁家辉角色成为烂大街的金刚机器人一般的战斗力,让手铐和脚镣的钥匙就在囚车内部,让囚车可以里边打开等等。大量的反智桥段凑在一起,才能让故事后续成立,这不是烂片,是什么?
第十大问题,脖子已经大出血的成龙角色,下一秒,又冲锋陷阵了,闹呢。
《跟踪》原版当中,男主角脖子大出血,已经到了生死边缘上,没有了后续的抓反派的桥段。这是合理的设计。到了杨子的《捕风追影》当中,则开启了严重的胡编乱造模式。它还沿用了男主角被反派扎脖子大出血的桥段,但是,下一刻,成龙角色简单包扎之后,就又出现在了抓捕现场,还给女主角递手铐了。这一刻,成龙角色也不是人类了,是烂俗好莱坞大片当中的金刚芭比了。
《捕风追影》的问题,远远不止这十个。这是一部故事严重依靠原作,叙事合理性严重依靠降智的电影,是暑期档很大的一部烂片。该片的编剧导演杨子,还是应该多修一些常识去才好。生活的常识、学习的常识、剧本创作的常识等等。不然,持续给影迷们提供烂片,真心不对。(文/马庆云)
洪萨配资-配资炒股开户方案-十大合法配资-配资行业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